【转】向经典致敬:南京园林药物花园设计随笔
本次推荐设计大师朱有玠先生的南京园林药物花园的一篇文章。研究生读书期间,记得汤庚国老师和芦建国老师说过多次,南京园林药物花园是长三角地区很多设计师的学习圣地!药物花园的设计立意、传统文化、体宜因借设计思想,以及对”双高“植物的熟练应用,特别是关于藤蔓植物的配置方法,今天依然值得我们学习。可惜的是,当年玄武湖隧道建设,使得部分景区已难寻当年立意。所幸还有文字可以记载大师的设计思想,重温依旧收获多多~~

微信图片_20220203133919.jpg

谈谈自己在设计过程中的思路,对读者接触这个园子时在理解与感受上也许有 些帮助,无论是批评的或是赞同的,都可作为一项了解的基础。

  • 一、关于全园的立意与总风格

根据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确定的园林性质和规模,进一步确定园林的主体内容, 然后配合相应的服务设施与养护管理的各项内容,这是确定园林内容的程序。进而研究这些内容的相互关系,结合地点地形来考虑单元的划分与布局,这是我在考虑大、中型公园规划设计时的常规程序。与此同时,也必须深入探讨这个园林的总风格,这是与内容性质、自然条件、文化传统相互参酌来确定的。内容和总风格的确定明确了一处园林的个性禀赋,这样的考虑程序,也有利于一个城市的绿地系统在 “体系功能”上的进一步发展。

药物花园的主要内容,是南京绿地系统中钟山风景区科普带的一个构成部分,又 是紧接玄武湖的湖滨,也可看做是玄武湖(全市中心文化休息公园性质)的一个外围 组成部分,即一个以结合中草药为科普内容的部分。所以在植物布局方式上,应首先考虑有区别于药学院的药物园,植物园内的药用植物园,使三者不重复而相互补充, 相得益彰。前者应以疗效与栽培的教学推广为主要内容,所以形式上也应考虑以主体内容的表达为先。药用植物园则以科、属、种的鉴别与植物性状为其科普主体内容。虽然它也应是园林的形式,但前者是第一义,而园林性质的药物花园,则是以观赏为主。使人们在游赏中获得一些中草药的知识,所以它不求在疗效或品种等方面系统、 周全的布置形式,而是选取其中观赏价值高而又药用价值高(我们简称之为“双高” 材料)的重点品类;按中国传统的专类园布置手法,来作园林形式的布置。由于它是游赏为主的性质,所以也不妨碍其他材料的辅助利用,而重点则“志在双高”。有了性质上的区分,也就有了不同布置形式的取舍依据。同一的布置方式,由于不同性质内容的单体,其“得体”与否的标准是不相同的。《园冶》中所谓“相地合宜,构园 得体”,也就是内容与形式、条件的统一问题。

在考虑这个园子总体风格的问题时,为了企图摆脱从“形式到形式”的思想束缚,试探着跳出一步,从园林艺术技法服务于主体内容的表达着手,从抉择形式的文化土壤与自然条件的特色着眼,希望达到不论是传统的形式还是外来的形式,都可成为我们的养料而不失为中国的某个民族,某个地方和时代的形式风格。以创造我们一代的民族形式和地方风格,那么这就有如是投向长江、使之增流的一颗丽珠。

微信图片_20220203133931.jpg


微信图片_20220203133934.jpg


微信图片_20220203133938.jpg

药物花园的自然条件是优越的,且古代“金陵”为我们留下了极为丰富的文化 遗产。在这有限的园区境域内,虽不包含什么文物古迹,但环顾周遭,则是:紫金山明秀的山峦、平远蕴藉的龙广山、覆舟山、六朝时上林苑的大壮观山和隐隐的幕府诸峰,澄波浩渺的玄武湖紧接在园的西侧,真是四围山色中,一圜烟波里!使人不期然而然地想起了董北苑的图画(注1)、僧巨然“淡墨轻岚”、赵幹的柳渚苇汀 (注2),不正是这一带自然景物的艺术概括么?也想到了词苑名篇中如(宋)张杲卿(张昇)的“一带江山如画,风物向秋潇洒,水浸碧天何处断,霁色冷光相射,蓼屿荻花洲,掩映竹篱茅舍……”。在药物花园的范围内,屈曲回绕着小河,是紫金山西北麓汇水的小溪,流向玄武湖的通道,王安石写半山园景色的词句,所谓“平岸小桥千幢抱,揉蓝一水潔花草,茅屋数间窗窈窕,尘不到,时时自有清风扫……” 那种清幽的意境,也浮现在我的记忆里。我想古人所谓“诗情画意、写入园林”, 不正是本乡本土千百余年来,经过著名的画家诗人们的慧眼,对这一带自然景物的 评赏和高度的艺术概括么?又何必跟着计无否(注3)的脚印。人、地都在江苏,却去远借庐山、辋川以至司空图的王官谷的意境呢?极目是四围山色,浩渺波光,近处是“两山排阙送青来”(注4)的紫金山,又何用那许多围墙深院、回廊曲榭、地穴漏窗?“自然朴野,清幽潇洒”的总风格,不是更清新,更有地方特色么?更有个性也更能发挥绿地的基本功能,于是,在我思想的构图里,也出现了蓼屿、荻花 汀岸,为花草潔绕的小河,有幽远窗景的茶室位置。“鱼戏新荷动,鸟散余花落” (注5)的临水花林,松林下成片杜鹃花的丘陵,以及迷散在盛花地被中的“蝶 径“——小路等在设计条件中的可能性。由于是即地即景,所以这些设想也完全能做到。再想到这边的交通条件,不算方便又以科普为主要内容,不设酒楼饭馆和游 乐场,游人不会拥挤,要保持风格与内容的一致性,也是做得到的,于是确定了总的立意。

微信图片_20220203133942.jpg


微信图片_20220203133946.jpg


微信图片_20220203133950.jpg


微信图片_20220203133954.jpg


微信图片_20220203133957.jpg


微信图片_20220203134001.jpg

药物园的具体地点,原为玄武湖疏浚时的弃土区,地形是周边高埋的淤地,从 长堤看去很不美观,所以设计中对地形调整大体上是根据了如下的几条基本原则:

①根据总立意,在空间境域的组织与划分上,采用我国古代大型宫苑的处理技法, 特别是处于平坦地形的诸宫苑(如隋的西苑,清的圆明园等),以屈曲周绕的河渠 与逶迤起伏的丘陵阜障来划分景区,除大门入口处外,可全部不设围墙。大体上如 圆明园的“天然图画”、“映水兰香”、“濂溪乐处”等小岛地形。

②根据当地环境条件,大体上是隆其东侧,借景钟山而屏去韶山路附近凌乱的低层房舍。上部紫金 山诸峰,借入园内增加山头空间层次;缓其西侧,用缓坡伸向湖区,与水接近,借 景玄武湖,且有利于地形的天然排水,从十里长堤看过来,景观开朗,有阜障与钟 山作前部花林的背景。

③各景区土方就地平衡,不作远运。

④假山石仅用于代替岸壁,代替挡土墙,或散点理石,代替坐凳或作为种植坛的范围外,不釆用“掇山” 来划分空间。阜障一律为土阜。石用本地青龙山石。这也是为了地方特色与节约造 价的统一。这样的地形考虑原则,不仅为了园内的景区划分,同时也考虑为更大的 空间范围,如:钟山风景区与玄武湖区,以及整个绿地系统体系中的艺术构成创造 有利条件,为园内外的相互因借打下基础。

微信图片_20220203134006.jpg


  • 二、关于蔓园

蔓园是全园北端入口的第一个专类园,以藤蔓类药用植物为主题,所以如何突出藤蔓的布置是技法的中心课题。以当地野生或非常适合该区土壤气候性质的 藤本植物为主要选材对象,选取其中药用和观赏都有价值的作为主要品种。如凌宵是传统的观赏花卉,花期长,药用部分是它的果荚(是紧俏的中医妇科药);金英子,具有玉色花冠,托着繁盛的金蕊,雅丽而无脂粉气,深秋时常绿浓叶衬 托金色的果实,亦有观赏价值;当地山区最常见的野生络石藤(有几个品种),以它的常绿和特别幽雅的香花取胜;地被中以长春蔓覆地,常绿茂盛而有繁花,以辅之游览、憩坐用的芝草草坪,其他如常春藤、扶芳藤、金银花、爬墙虎、枸杞、五叶木通等,也因时因地,加以适当增补。特别是运用草木藤蔓,如长春蔓、西番莲、莺萝、蔓性美女樱等以加强园林“季相”的变化和维持冬季的绿色 比重

微信图片_20220203134011.jpg

这种以藤蔓植物为主体的专类园,为了与自然朴野的总风格取得一致,我想尽可能地减少一般花棚架的使用,而着意于多用自然形式的手段,除了与外围空间以 及建筑物的谐调与过渡,用了一些花篱、花垣(注6)与花架外,较大数量地运用了 原来用以划分空间构图的树群,以及用做暖季遮荫的大乔木,也把它变成了同时是 供藤蔓吸附攀缘的支架,并运用了藤蔓植物作林下的地被。为了减弱建、构筑物的人工气氛,花铁栅墙、墙面、假山等也都作为藤蔓的支架,使之具有自然野趣;即使是桥梁,也不过是“引蔓通津”(注7)的支架。

这里还必须解决生态与观赏布置方式的结合,与生物学特性的结合问题。所谓生态的结合,例如络石是喜阴的植物,但在冬季如果能晒到一些阳光,则对其保持 常绿的程度和深秋时老叶转成红色是有利的,所以与落叶乔木林的结合就比较好, 它不像喜阳的凌霄,会把枝叶凌驾到乔木的树冠之上,除了吸附于乔木的主干以 外,是以悬空下垂的藤蔓缨络于乔木荫下,于蔓端着生花簇,随风摆荡以播其芳 香,它的长势也比凌霄慢,并以一部分枝蔓形成树下的地被,所以用它与银杏树群 相结合,春季银杏新叶的嫩绿与它暗绿的叶子相映成趣就显得更加娇嫩。初夏它为银杏林增添了素雅的芳香,秋季银杏金色的树冠衬以深绿,其间还有暗红点点的老叶,它冬季常绿,保持了树群的生气。至于凌霄,则附植于石壁、桥梁以外,以保留的原有大泡桐树作攀附的支架,由于它比较喜阳,在泡桐的主干部分,就会向四 周伸展出离披的花枝,而泡桐的生长迅速与叶柄的长度,也不怕凌霄凌驾于树冠之 上,这里不一一举例。仅以主要品种说明由于没有成规可以援用,就必须作生态的 考察,但又不是简单的自然生态群落的模仿。如果若干年后,这些垂藤悬蔓的树 群,将更发挥出茫苍朴野的情趣,但又不荒乱,而是清幽妙漫的自然境界。正如王荆公(王安石,因曾被封为荆国公,又称王荆公)诗中所谓“两山松栋暗朱藤,一 水中间胜武陵”的意境。师其意境,当然不是拘于具体树种,而是突出地方特色, 探求清幽朴野、自然妙漫的人间来取胜于桃源仙境。

微信图片_20220203134015.jpg

在与玄武湖翠洲大门相接的一面,设置了两段弧形的花垣,下部为天然石块砌筑的植坛,形式是从中国界画中木质花垣脱胎而来,用钢筋水泥制作,是为了从公园门前的圆形整形花坛到蔓园的自然景趣之间有一个过渡,它可以适应不同的光 照、不同土壤结构、不同pH的酸碱度要求的各种藤蔓,分别种植,为活标本式的藤本植物架,以增进科普内容。凡不适合用乔木或墙面作支架的缠绕茎藤蔓可以种植在这里。

微信图片_20220203134020.jpg

同时也考虑了藤本植物的观赏点与布置方式的紧密结合,这就是主要观赏部分或花、果与叶的关系。花在叶上者,宜作地被,如长春蔓、蛇莓;花在新梢展布 者,宜作花垣、花篱,或大树支架,如金银花、南五味子、鸡血藤、凌霄、络石 等;花在叶下者,宜作棚架,如银藤、紫藤(假如像三角花就不宜于棚架下观赏, 观赏点应在棚架以上或以外,才能见到它繁艳的效果)。这里仅拟就一个例子来说 明花架等园林小品建筑,不是仅以小品建筑自身的形式比例作为设计的主要考虑, 而是要与观赏植物的表现力紧密结合的问题。我非常喜爱五叶木通那洁净幽雅的叶 子,发现它那深红色的花簇,像紫珊瑚的缨络又繁盛又幽艳,雌花略大,有着特别 发达且很有趣的腰鼓形雌蕊,雄花如舞队群歌一样,环绕着雌花的花簇,健美而欢 快。但在一般野生状态下,由于花藏在叶下,一般人很少发现这些小花群们欢快的 情景,要坐下来细看,才能领略深情。我为此专设了一个椭圆形的花架,架下两侧 摆了两条坐凳,当人们需要坐憩时,如果正好是花期,可以获得意外发现的欢快!当然秋天硕大的果实和冬季常绿的叶子,一般情况下,也有较好的观赏价值。我特写这一件小事,是为了表明我的观点,即“架因花设”,才是园林小品建筑,不然只是建筑小品。

微信图片_20220203134027.jpg

另外,由于这是入口的第一个景区,所以它包含了管理与售票合用的入口小建筑和作学术介绍与茶社兼用的“蔓园小筑”,以及利用原有地形,略加山石装点以突出秋景的小岛 蓼屿。

微信图片_20220203134031.jpg


蓼屿,除了种植蓼科的拳参、红蓼、大蓼等蓼科药物外,值得一提的是一种 可作带花草坪的小蓼花,植株和野生的半边莲相似,也是采集半边莲时无意中引 入的,到花期是一片嫣红,却是“才能没马蹄”的高度,非花期可作为草坪来布置,能耐一定程度的践踏,是值得推荐的当地野生地被植物,兼耐阴阳,生长健 旺(注8)。

  • 三、关于花径区

所谓花径区,并不是西方庭园中的“境边花缘”(Hower border过去也有人将它 译做花径或花境的)。也不是我国唐代诗人杜甫诗中所谓“黄四娘家花满蹊”那种花蹊式的花径,而是分散在林荫下、带花地被中的园林小路网,是一种高低回环、任意东西的“访花蝶径”的简称。取境于宋代诗人毛滂的《蓦溪山•东堂先晓》 词意,所谓“水边竹畔,石瘦薛花寒,秀阴遮……藏花小坞,蝶径深深见”的意境。我想那林荫下的地被,并不是供人游戏的草坪,做得到的话,不妨全数是繁花的地被,用“蝶径”以供人游览观赏,用“散点理石”以供人坐憩。虽然野花绣 地,而高低错落,自然潇洒,有清幽野趣,这是对花径区的基本立意。

微信图片_20220203134036.jpg


微信图片_20220203134039.jpg


微信图片_20220203134043.jpg


南京地区野生药草资源中,有许多观赏价值高的花卉品种,有些且很耐阴,如白芨、点地梅、玉竹、黄精、绵枣儿、石蒜、射干、忽地笑、红根(丹参)、紫萼、 蛇莓、紫金牛、花酢浆、万年青等,也包括一部分引种矮生竹类如菲白竹、翠竹和灌木中的橙木、杜鹃、小榮、红叶小案、十大功劳等。按照自然群落的布置方式, 成片成片地种植花地被,如阜障松林下的杜鹃与機木,银杏林下的紫萼,竹林下的 紫金牛,金钱松林下的石蒜,疏林下的射干,棕桐林下的蛇莓等。使各个季节都有 季节的特色,当冬季,尤其是石蒜、酢浆草和水仙,种植在落叶林下时,它们各自 浅深不同的绿色叶丛,刻画出“秋尽江南草未凋”的园林意境。

微信图片_20220203134047.jpg

由于我自己比较喜欢“访花蝶径”的命意,所以用花径区来代表全景区的名称,其实这一景区还包括了如下的一些景点:

木瓜海棠专类园,这是小岛西部面向湖区的花林草坪区,景象开朗,以求得与 东部丘陵阜障林阴下的花径区较为幽闭的景观相映成趣。柳宗元说:“游之适,旷 如也,奥如也,如此而已”,这是一种高度概括的说法。阜障上的松林成为花林的背景,这松林是一处林冠线变化较丰富的松林,因为它根据地形与园景要求,片状 混种了千头松、白皮松、黑松、雪松、湿地松等多品种的松林。

微信图片_20220203134051.jpg


微信图片_20220203134055.jpg


微信图片_20220203134059.jpg

按从事药材工作的同志谈,配置虎骨木瓜酒的木瓜,以宣城木瓜(木桃)和贴梗海棠所结的木瓜疗效最好,这两个品种观赏价值也很高,尤其是贴梗海棠,不同 花色与枝展的园艺品种多,而大木瓜树形高大,果实硕大,树皮幽雅,各有特色。这个专类园就是利用木瓜(Chaenomeles sinensis Koehne )、木桃(C. Cathayensis Schneid.)和贴梗海棠(C. lagenarie Koidz)的诸园艺品种,按其树姿、枝展、植株 高度和不同花色组成的树丛和树群,环绕着草地。林下地被,则为雏菊与杭菊,当 然也配以适量各色小菊花,这是为木瓜秋季赏果时期添彩的。

微信图片_20220203134105.jpg

樟荫台:这是利用原有的大香樟树丛,在树冠下按地形高低分台铺砌自然形平台, 平台四周,散点湖石,供人们休息、纳凉、下棋等用,地面为青龙山石灰岩片石(即西 洋庭园中的所谓Hag stone)的自然块作冰花铺砌,为透气型地坪[即片石用碎石片(瓜 子片)找平,不勾缝,片石原岩层厚度在12厘米以上],不妨碍雨水渗透与香樟根系的 呼吸,树根留有树坛。四周为花地被,浓荫蔽天,繁花覆地。“天、地”之间可以望见 玄武湖,波光渺渺,凉风习习,有高亭广榭之功,具自然朴野之趣。

微信图片_20220203134113.jpg


微信图片_20220203134118.jpg


微信图片_20220203134122.jpg

       棕桐渦:在岛的西南角低平处,为棕桐树群,也是水边纳凉休息的处所,两面临水,回望为紫金山,取自香山“卢橘(即枇杷)子低山雨重,耕(音bmg)桐(即棕桐)叶战水风凉”诗意(诗中“战”即颤字义,读去声),林下以蛇莓为地被, 春花散金,夏秋果实繁红点点,举于叶上,冬季为水边湖畔增加常绿林相。

  • 四、尾余

园林在城市物质文明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中都负有一定的任务。在物质文明建 设这一方面,以发挥园林绿地系统的体系功能为主,以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在精神文明建设方面,以培养爱国主义为主,以宣扬祖国特有的科学成就与文化成就作为 爱国主义的思想基础,因地制宜地使青年一代“耳濡目染”。

药物花园有限的境域与内容,在两个文明建设中,只是长江里的一点雨珠。南京是个历史文化名城,在园林设计中不能不考虑文化传统,但却不是“金粉南朝”, 而师法于当地画家、词人诗情画意的自然朴野。有些好心的朋友说,怕你这种“阳春白雪”会曲高和寡!我很惭愧,深深感觉到曲调不高,当不起“阳春白雪”,但总不能把园林淹没到酒楼旅店、画栋雕梁的建筑之林中去。在党的精神文明建设方针指引下,纵有“阳春白雪”之唱,国人皆得起而和之,这应该是我们的前景。普及本来就含蕴着提高的任务,这是我在审美观点中所包含的一点苦心。

微信图片_20220203134126.jpg


微信图片_20220203134131.jpg

[注释]

注1:董源,人称董北苑,任南唐“后苑副使”,南唐后苑即北苑,在玄武湖南岸。我们诙谐一点来叙述,可以 说他是南唐时的玄武湖副主任,所以他的山水,神似这一带自然景色。

注2:赵幹,南京人,南唐“画院学生”。

注3:计成,字无否,著《园冶》一书。

注4:王安石写这一带景色的诗《书湖阴先生壁》,全诗是: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一水护田将绿 绕,两山排阙送青来。

注5:谢眺写南齐时东田小苑景物的诗《游东田》,东田在紫金山西南麓,即王安石半山园一带。

注6:花垣:为木质双层架,多为方格或长方格。双层之间厚度仅如墙垣,可留做窗洞(如花墙的漏窗、地穴, 曲折委延如墙垣,是架花兼起划分园林空间的作用),多见于仇英、钱叔宝(明)、陈枚起、费晓楼(清) 等人画面。

注7: “引蔓通津”是《园冶》中的提法,即将藤蔓引过河去,这是“通津”,不作水上要道解。

注8:小蓼花学名是否是(/Wygomwn Mlaus)尚未鉴定。


作者简介:朱有玠先生1919 年 4月出生于浙江黄岩,1945 年毕业于金陵大学农学院园艺系,历任南京园林处设计科副科长、园林局园林规划设计研究所所长等职,曾担任过中国建筑学会、园林学会第一届常务理事,《中国园林》学刊常务编委、顾问,南京园林学会顾问等职。1989 年建设部授予其园林设计大师称号,同年先生享受了教授、研究员同等待遇,1992 年起享受了国务院特殊津贴。
朱有玠先生曾先后主持南京市雨花台、鸡鸣寺、玄武湖公园、瞻园、药物园、中山陵 8 号毛主席接待处、北京市中南海居仁园故址、北京钓鱼台国宾馆等著名大型项目的规划设计;并主持了日本名古屋市久屋大通街心公园中日友好园选址,唐山地震后城市重建,江苏太湖风景区、泰山风景区、西安市、华山等项目规划评议。这些项目获得了国内外广大同行的好评及赞誉,并先后获得过多项各级各类奖励。朱先生还在绘画、书法、诗词等方面颇有建树,撰写了《中国民族形式园林创作方法的研究》、《园林名称溯源》、《南朝园林初探》等论文,出版了《岁月留痕》专著。



文字来源:岁月留痕朱有玠文集、中国园林杂志等


-

给大家推荐一个微信公众号

没有永远的学校,只有永远的学习!

为学位用,为学而寻!

image.png


---END---


转自微信公众号:苏文青云

作者:朱有玠先生

转载供学习之用

如有版权问题

我们将及时删除


————————————


  


欢迎广大读者和园林爱好者踊跃发布

园林专业帖子

园林建材信息

以及

相关施工工艺做法

投稿请到“联系我们”页面

获取投稿模板和投递地址


审阅图标20201026-200.jpg





















扫一扫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