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在手机上阅读
1 透水混凝土的概念
透水混凝土是多孔混凝土的一种,是由一系列连通的孔隙和混凝土实体部分骨架构成的具有透气透水性的多孔结构的混凝土。与普通混凝土相比,透水混凝土仅有少量的细骨料或者不含细骨料;主要靠包裹在粗骨料表面的胶结材浆体硬化后将骨料颗粒粘在一起。透水混凝土通常具有15-25%的贯通孔隙,透水量可达200L/㎡·min。
常用的透水混凝土按组成材料分,有水泥透水混凝土、沥青透水混凝土、聚合物透水混凝土(如胶粘石)等;按外观效果分为普通透水混凝土、彩色透水混凝土、露骨料透水混凝土和透水混凝土块料(透水砖)面层等。
水泥透水混凝土
沥青透水混凝土
聚合物透水混凝土
彩色透水混凝土
露骨料透水混凝土
透水混凝土块料
透水混凝土块料
1.1 水泥透水混凝凝土(无砂大孔混凝土)
以水泥为胶结材,天然石子为骨料的透水混凝土称为水泥透水混凝土,又称无砂大孔混凝土,简称透水混凝土。孔隙率一般15-25%,抗压强度10-30MPa。
1.2 沥青透水混凝土
沥青透水混凝土是以沥青为胶结材,天然石子为骨料,并加入很少量的细骨料与沥青形成粘结性和稳定性的基材,将间断级配的粗骨料粘结在一起做成多孔混凝土,主要用于道路和广场等有透水需求的路面材料。
沥青透水混凝土,在美国12世纪中期就用于高速公路和机场跑道,由于具有以下缺陷,我国至今应用率都很低。在炎热夏天路面的沥青会被灼热的阳光软化,流淌填满孔隙,导致透水性能下降甚至失去透水性;沥青受阳光照射和空气氧化,表面逐渐脆化,再受到碾压和摩擦时容易脱落;建设成本和施工工艺都较高,对温度变化敏感,耐候性较差,易老化……
1.3 聚合物透水混凝土
以树脂为胶结材,靠树脂聚合物硬化将骨料粘结成多孔混凝土。多用于广场,鉴于树脂为透明,骨料多用彩色石子,显露石子本色,增加景观效果。缺陷:树脂透水混个凝土硬化后较脆,耐冲击性能差,易老化。
1.4 透水混凝土砖
以水泥作为胶结材,天然石子作为骨料,必要时加入添加剂,经过工厂化生产的预制混凝土透水块料,通常直接铺于透水基层上。透水混凝土砖形状多样、色彩丰富,具有较好的装饰效果。
2 常用透水混凝土铺装类型
根据断面结构,可分为以下三种
2.1 直渗型透水混凝土铺装
由透水面层、透水结构层和购水基层构成,雨水可以直接渗透至地下
2.2 导向渗透型(有组织排水型)
通过导向型结构(直埋导水管、盲管等)把透过路面的水排到路基之外(或在路基之外渗入地下,或通过盲管直接排入雨水系统、雨水回收系统等)的铺装结构。可有效减少雨水对路基、路床的浸透和侵蚀,有效保护路基。沥青透水混凝土通常属于此种做法,通常对既有道路的修缮和翻新,即在原有路面加一层透水混凝土面层,亦可采用此种做法,雨水通过路面下的透水孔隙收集通过盲管组织排出,有效减少路面积水……
2.3雨水收集型
将透水混凝土路面与雨水收集利用系统相连,将雨水收集、储存和利用的透水混凝土路面系统。
3 透水混凝土铺装的应用
3.1 轻交通路面
轻交通路面包括:城镇街道、小区内部道路、停车场和人行道,可采用水泥透水混凝土、沥青透水混凝土和透水混凝土砖作为面层材料。
3.2 景观路面与场地
除上述透水材料,还可以选用聚合物透水混凝土材料
4 透水混凝土的优点
4.1 透水、透气和增湿降温作用
在晴天气温30℃时,透水路面比环境气温高10℃左右,沥青路面比透水混凝土路面高10℃左右,比环境气温高近20℃,因此,透水路面对于缓解城市热岛效应效果明显。
4.2 降噪作用
厚度100mm孔隙率为15%的透水混凝土路面的降噪可达7.5dB,对于改善城市声环境具有明显作用。
4.3 防滑作用
沥青路面表面有水时,摩擦系数只有干燥是的1/4,而透水路面没有明显变化,因此,透水路面在雨湿气候条件下更安全。
4.4 净化和回收水资源
雨水通过透水混个凝土孔隙和铺装下的垫层直接渗入土壤补给地下水,或者通过导水盲管,流入蓄水装置……雨水的回收和再利用,既是地下水资源的有效补充,又是缓解城市用水不足的有效手段。
4.5 环境美化作用
透水混凝土,颜色多样,同时又可以根据设计做出各种曲线和纹样,为现代城市建设增艳添色,丰富城市环境色彩,拉进了人与城市的距离。
4.6 可再生、循环利用
透水混凝土路面,废弃后经粉碎、筛选可以回收再利用,既可以做普通混凝土的骨料,也可以用过透水混凝土的结构层骨料。
综合各种透水混凝土的优点,欧美等发达国家,对于透水混凝土的研究和应用已有40多年,以应用于广场、步行街、道路两侧和中央隔离带、公园内道路、停车场以及护坡绿化等。当今国内,为适应国家的科学发展观和节能减排的方针,透水混凝土研究和应用进展迅速,透水混凝土28d抗压强度达到44.8MPa,抗折强度达到8.4MPa,抗冻融循环达到D200。透水混凝土跟雨水利用、水质净化、景观绿化等技术相结合,市场前景广阔;国内城市慢行系统更是多用透水混凝土材料……
---END---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
若有不妥将及时删除
以上内容仅给读者提供学习交流使用
欢迎通过“联系我们”页面的联系方式
发来您的建议
编辑
UCS+
小茹编辑
致 读 者
欢迎广大读者和园林爱好者踊跃发布
园林专业帖子
园林建材信息
以及
相关施工工艺做法
投稿请到“联系我们”页面
获取投稿模板和投递地址
扫一扫关注微信